什么是中台

一篇不是技术的文章,记录下自己对技术中台的思考和预言。
阐述下什么是中台,谁有资格定义中台。

中台是什么,不同的人显然会有不同定义,如有雷同可能大多巧合而是同一个小组织里的或者看过同一篇文章同一种架构。

国内成熟的大公司正如火如荼的投入中台的建设中,如果你有机会同多家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就会听到大家常聊基础服务/中间件/模块化的服务/业务面对中台需要的改变,能够感受到许多技术人员不仅仅是热情,还投入精力,深入的思考、设计和实现。

这篇水文的目的并非否定中台,因为中台建设已经是国内成熟企业必然道路,有点像是军备竞赛,只不过是没有竞争目的,真正技术达人已经在实践中台的路上了。本文希望对哪些还在“跂而望矣”的技术人带来一些感悟。

中台 应该对应什么英文呢?或者能谷歌/百度到吗?笔者并未搜索到官方的说法,middle paltform倒是有看过。

什么是中台?我觉得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都是踩着石头过河,不如看看“谁才是中台的定义者”,这个问题或许会更有趣些。
谁具备资格定义中台?
显然supercell不认为自己有中台,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就是阿里的才是中台的定义者,除非阿里把定义权开放出来。
笔者不是说只有阿里有这个技术实力才有这个资格定义中台,想表达的只是 当出现阿里版本的中台和腾讯版本的中台(假设有的话),大家会认为哪个才是最名正言顺的“中台”呢?从技术影响力的角度看,各位又认为自比腾讯何如呢?
笔者觉得普通公司获得中台认证的机会可能就是几大厂商联合制定规范,或者技术布道,再其次就是通过产品出版关于中台的书阐释中台了。

如果我们看百度百科对中台的目标的定义:”提高企业快速低成本创新的能力,减少沟通成本,提升协作效率。“
这里强调的是沟通成本/协作效率,但如果你是程序开发的话,就知道这两句其实是同一个意思。着实浪费字数。
相信大部分中台架构/研发绝不会这么简单、单纯的思考中台。

但中台实施的背后确实是技术研发。

笔者目前有近十年行业经历,见过金字塔型组织成功也见过扁平化组织的成功,当然除了外界将成功归结为美好品质或者风口之外,很难说清其他成功的共性,这是当局者清旁观者才是“迷”呢。当我们都关注于supercell连续成功数个产品,觉得成功仿佛可以复制时,却不知道他们自己曾公开过这家2000年创建的公司过去失败了很多产品。
系统的背后永远是开发者,是人,人和人就组成了团队,团队的建立需要成本,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会有磨合,团队的调整会放大这些成本,决策方向的管理者可以不考虑这些,但是真正实施的团队管理者却不能不考虑。
当大家都憧憬着似乎无所不能的用户中心、订单中心、支付中心、评价/运单/物流等中心时,似乎all-in-one的未来那么近。
你听过腾讯技术分享过自己的中台吗,网上有一篇腾讯业务线总裁分享的“中台”理念,我认为国内应该没有公司会否认腾讯的用户中心/平台会是国内最强大的用户中心,不仅仅是用户覆盖面之广和积累历史之久,用户数据用户关系更是一座价值金矿,我们现在看到腾讯可以授权使用用户名称头像地址手机号,或许不久也可以看到其授权用户行为、用户画像、用户关系。当然最具消费参考价值的用户中心或许是支付宝、银联,你能想到头条系持有国内许多app的用户群的画像吗(该app的用户群体的画像,不是单个用户画像)?
中台当然是战略层次的考量,但将业务解构下推给技术研发更像是一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选择,未来或许可期。
中台也是一场企业管理者对技术产出者提出的一场革命,未来可期,但我始终认为有个“度”需要看清楚,就像SOA尽管带来了 抽象/复用/平台化/统一化/可扩展度,但 性能/冗余/繁复 随之而来,固化的形式主义也掣肘着业务往差异化方向发展。腾讯这个喜爱多元化差异化产品的互联巨兽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参考方向呢。

最后讨论下DDD。
雁过留声,即便是看paxos原论文虽然不懂也能感受到满满的有趣,但是如果你读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简称DDD)相关的文章,一段时间后能记得多少呢?笔者重复看过多次但几乎都没有记得住一条实用的,这其中的确是有一部分个人记忆力问题,但看设计模式和软件架构模式看十遍也能记得住几条或有所启发。
对DDD的印象还停留在EJB的时代,DDD对复杂性的解构的确有过人之处,但对于后来维护/研发者来说EJB是一种恐怖的存在,因此倒是造就了一类“专家”。
DDD划分里有 Infrastructure、Domain、Application、Interfaces四层,但比较奇怪,Infrastructure、Application和Interfaces看起来都像是功能/职责性的描述,Domain似乎只是个抽象的名词。
笔者认为DDD有时候是一种玄学,domain,和英文里最顶级的颇带禅性的object/thing两个词相比,domain或许偏学术一些,DDD追求高内聚低耦合,但高内聚有时细思何尝不是高耦合,低耦合何尝不是低内聚。

遵循CC协议,转载请标注来源